用策划(智慧和谋略)拯救中国
发布日期:2015-03-14浏览:2025
利用金融危机让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中华民族必将在21世纪再度复兴,中国必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已经成了全世界炎黄子孙和有识之士的共识。问题是如何使中国更快地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笔者认为,本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恰恰是可以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 面对经济危机,人们通常都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经济危机本身——如何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上,而在笔者看来,经济危机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利用好这次机会中国将会更快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所以笔者建议,要以这样的大视野来看待和治理经济危机,设计应对之策,就能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使中国更快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同时又能使经济危机得到很好的治理。否则,中国将会丧失重大的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危机本身也得不到更好的治理,给历史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利用好经济危机,中国可更快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的秩序和格局,世界各国的国力对比将由此发生大洗牌。1929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最终将人类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确立了美国在西方国家的领袖地位;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在节能技术方面走在前列的日本则借此机会迅速崛起,并对美国构成威胁。而1989年的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则标志着这种威胁的结束;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终结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奇迹,彻底丧失了与“中国制造”竞争的能力,扛住了风暴袭击的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 祸起美国、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将使目前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成为灾难深重的第一受害大国,中国若应对得当,可在危机中获得明显的比较发展优势,进而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使中国更快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是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可谓经济低潮孕育的最大商业机会了,我们且不要错过。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总量与美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发展速度中国快于美国,但由于美国的经济总量基数太大,其较慢的发展速度所产生的经济总量的增量仍然很庞大,由此导致基数越来越大,美国经济总量增量的绝对值就会更加越来越大,纵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美国,但美国经济总量的增量仍远远大于中国,虽然抽象的发展速度中国大,但具体的增长数量美国大,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只是加大的幅度越来越小而已。在此种情况下,中国要在经济总量上赶上和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需费相当长的时日。只有当美国的经济总量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而中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才能快速改变两国的经济总量基数之间的差距。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危机下才有可能发生。因为只有经济危机才能使美国经济“滞胀”或下降,而中国经济却由于应对得当继续增长。所以,经济危机是大幅度改变中美两国之间经济总量差距的大好时机,关键是在经济危机中,当美国经济停滞不前时,中国经济不仅不能停滞不前,反而要保持较快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要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应对危机之策,避免陷入同“滞胀”,双下降。 应对经济危机,要靠谋略和智慧,而不是拼经济实力 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都在采取大同小异的“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增发货币,降低利息,扩大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刺激消费,以拉动需求——用这种老掉牙了的“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拼的是经济实力,打的是国力消耗战。中国也采此策,则是下策。美国8000亿美元救市,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加之各地方配套资金则高达1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万亿美元,美国消耗8000亿美元的国力,中国消耗2万亿美元国力,而美国的国力比中国要强得多,消耗却如此不成比例,这将极大地改变中美两国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即使是等比例消耗,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的基数也在等比例下降,没有起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我国经济总量的基数“逆向增长”的作用。更大的遗憾还在于,这种救市措施可能导致中美两国经济齐“稍息”,同“滞胀”,双双停滞不前,共同等待,经济总量的基数保持不变,甚至同下降——既然大家都采取同样的救市政策,那么导致这种“共同的结果”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大。 经济危机表现为需求不足,政府部门和精英分子认为,只要将足够多的钱(货币)投进市场就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于是,政府部门通常都会想到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这已由经济学家凯恩斯首先想到并由罗斯福采纳实施过了),包括增发大量货币来救市。但由于在经济危机中,人们(包括投资者)的信心往往已降到了低点,需求就会拉而不动,结果,期望中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如期到来,过多的货币导致了更高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了似乎不可理喻的“滞胀”局面。不是缺少货币拉动,而是人们普遍地失去了信心,所以拉而不动。所以,在经济危机中,恢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信心不是用黄金和货币就一定能够买来的,如方法得当,不用黄金和货币或用少量的黄金和货币就能换来更大的信心。这就为智慧和谋略洞开了一扇救市的大门。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深厚底蕴和悠久文明史,其东方谋略和智慧举世闻名,流行于当今世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各企业的商战之中。中国企业界也在短短的不到三十年中诞生了一批蜚声世界的大企业,它们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后来居上,靠的是智慧和谋略,证明中国人将东方智慧和谋略应用于商战同样卓尔不凡。当此经济危机之时,我们理应发挥东方谋略和智慧的作用,拼智谋而不拼经济实力,以小博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方为上策。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方法和道理比信心更重要 在经济危机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但信心从何而来呢?人们为什么会丧失信心呢?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低潮进入,高潮退出,低买高卖,低进高出,这是亘古不变的生意法则,也是企业赚钱的本质。低潮进入也就是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高潮退出即是指采取收缩的发展战略。在高潮中发大财的,往往都是在低潮进入(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者,而在高潮中赔得血本无归的,往往都是在高潮来临之时才进入(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者。每一个大牛市都会套牢一大批新股民,因为新股民往往是在牛市已经来临之后股指已经涨得很高的时候才知道进入,而当牛市行将结束股指涨得很高的时候却还不知道退出,当熊市来临股指跌得很低的时候却又失去信心退出了。真正在牛市里赚大钱的,是那些在熊市里就已进入并在牛市高潮之时退出者。股市是经济的缩影,股市如此,整体经济也一样。凡赚大钱者,必是低潮进入,高潮退出者。 经济高潮是风险最大投资价值最小的时候,应当激流勇退,采取收缩的发展战略;经济低潮是风险最小投资价值最大的时候,正该大举进攻,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 经济危机是一个国家或全球经济整体地陷入低潮,整体经济的低潮正是整体经济的低价,企业经营成本较低——原材料成本低,人员工资低,国家税费低,资金成本低,而且还有种种优惠政策的支持——正是低价买进的大好时机,而经济恢复到正常的轨道甚至迎来新的高潮,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低潮进入者必将获得历史机遇的恩赐——高额的回报。毫无疑问,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理所应当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眼下世界性经济危机正是百年未遇之历史机遇,如能大举进攻,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获得历史机遇的恩赐——获得超乎想像的高额回报。因为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这是由生意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生意并没有左手倒右手那么简单,纷繁复杂的生意现象使人们普遍地远离了生意的本质,经济高潮应该采取收缩的发展战略之时,人们通常都会变本加厉地采取更加扩张的发展战略;而当经济低潮应该是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之时,人们通常都会采取收缩的发展战略。面对经济低潮,本是该买的时候,应当大举进攻才对,反倒诚惶诚恐,不知所措了。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由虚拟经济(金融泡沫)向实体经济的回归,由金融泡沫吹起来的过高的房价要回落,过高的股指要下跌,一切过高的物价统统都会下跌,这本来是投资价值的理性回归,正是迎来投资的大好时机,但由于人们(包括投资者在内)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使得越是下跌,人们越不买,越不敢买,以致丧失信心,导致需求萎缩。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企业销售受阻,现金流吃紧,到期贷款不能偿还(如次贷危机),引发金融企业的纷纷破产倒闭或国家的破产(如冰岛),为经济危机拉开了序幕。随后,实体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实体经济陷入全面的经济危机。人们(包括投资者)的信心也就降到了低点。 经济危机中人们普遍地忘记了低买高卖的生意的本质,认识不到经济低潮孕育的投资机会,人们普遍地不懂得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这个道理,因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一生意的本质被复杂化的生意现象所掩盖以致人们远离了生意的本质。揭示这一生意的本质及其被复杂化的详细过程,从而使人们普遍地真正地懂得并相信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应当采取扩张的或积极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人们增强信心,增发货币、降低利息、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才能真正起到拉动需求的作用。而当人们真的普遍地增强了信心,不用增发货币、降低利息、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也能拉动需求,从而使经济走出低谷。因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但信心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们不能无理由地盲目地产生信心,信心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科学要让人们普遍地认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借助舆论宣传和教育了。因此,揭示生意的本质,并通过大张旗鼓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培训来建立人们的信心,从而拉动需求,才是拯救经济危机的上策。4万亿投资(加上各地的配套投资数字更加惊人)未必能拉动内需,但通过大张旗鼓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培训来建立人们的信心则可能连这一数字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不要,因为中国的舆论系统是受国家控制的,如不计机会成本,则几乎是免费的。而教育培训的费用也不大,因为生意的本质并不复杂,很简单。当人们在经济低潮中真的普遍地采取了扩张的发展战略之后,经济低潮也就真的会很快过去,人们真的普遍地都会获得丰厚的回报;纵使是少数人在低潮中采取了扩张的发展战略,经济低潮也终将过去,在低潮中采取扩张发展战略的人们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所以,揭示生意的本质,宣传和教育的是一个真理,是真实的道理,是事实。 开展经济危机中的科学发展观的全民大讨论 ——犹如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大讨论 中国革命能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取得伟大胜利,是因为有共产主义的理论传播和舆论宣传的强大推动力;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也是因为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的理论传播和舆论宣传的强大推动力。今天,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也要充分运用我党在理论传播和舆论宣传方面的巨大优势,展开一场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关于经济危机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从而普及和统一人们对“生意的本质”、“低潮进入,高潮退出”、“经济危机孕育最大商业机会”的认识,以真正增强民众的信心,引发企业和创业者纷纷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的投资创业热潮,进而推动消费热潮的到来,形成良性循环,使整个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否则,企业和创业投资者没有主动要求扩张的真实信心和内在动力,单靠货币刺激是不可能真正将国民经济推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由来自民间的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的,危机中的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也可考虑由一篇文章“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引发(文章附后)。 “科学发展观”正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我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并大力倡导的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正是需要大力宣传和提倡的,而在经济危机中是最需要大力宣传和提倡的,因为在经济危机中人们普遍地违反了科学发展观——普遍地都做反了。经济低潮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经济高潮采取收缩的发展战略,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人们现在的做法是正好相反,在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样的经济低潮中却采取了收缩的发展战略——企业纷纷大量地裁员等,而在经济高潮时反而采取更为扩张的发展战略,譬如股指6000点时是最应该卖掉股票的时候却是买股票的人最多的时候,股指2000点以下时是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却是买的人最少的时候。投资价值最大的时候,投资的人最少;相反,投资价值最小的时候,投资的人却最多。抓住经济危机人们违背科学的发展观最明显最多最严重的时机,加大力度展开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教育,既可以起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普及教育的作用,又能以四两拔千斤起到化解经济危机的杠杆作用。 党的舆论阵地和网络等新媒体相结合,专家学者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像当年发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问题的全民大讨论,由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一样,发动一场“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的科学发展观的全民大讨论,从而化解中国的经济危机,使中国由此踏上快速超越美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征程。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在鸟巢举行中国企业家修炼大策划报告会 ——继体育之后召开培训界和企业界的奥运会 站在国家的角度,用宣传和教育的手段揭示生意的本质,就可以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是拯救经济危机的好方法。讲清道理本身就是方法。而对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如何扩张,可能还需要具体的方法。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全民大讨论,企业界、创业者和全民都有了在经济危机中应该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的战略意识,从而纷纷加大投资,进而拉动消费,停止裁员,停止收缩,政府采取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各项措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扩张的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但是,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不仅限于这一种形式,它还包括实施产业转型和战略转移,因为经济危机中虽然各行各业整体地陷入低潮,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陷入低潮,有些行业反而逆势而上,如教育培训、咨询策划、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行业就在逆势上扬,这也是经济低潮中的重大商机,身处其中的企业自然要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原来在其它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也可考虑进行战略转移,实施产业转型。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寻找新的重大商机。经济危机孕育着新的重大商机,企业界、创业者和全民如有在危机中应该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的战略意识的话,就会纷纷去寻找新的重大商机,由此引发新的投资热潮,进而拉动需求。 这里要特别指出和强调的是,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还包括苦炼内功——增加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培训、市场营销策划方面的投入,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企业做强,以这种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高潮的到来,这也是一种扩张的发展战略。在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员工培训、市场营销策划方面,中国企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或改善的余地。特别是市场营销策划,它与经济危机和拉动内需关系最大,市场营销策划做好了,滞销产品可以畅销,内需就可以被拉动,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大量外贸企业、生产加工和制造型企业,长期的“贴牌”生产造成了它们只知道生产不知道营销,严重缺乏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知识,如果学好了市场营销策划这一课,在国内市场就可以找到出路,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自己做营销,完全可以在浴火中重生,根本不必“关门大吉”。这是第一。第二,如若中国企业普遍地提高了市场营销策划的内功,就可以与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争夺市场,而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跨国公司在各行各业占领着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连在自己的土地上卖给中国人自己喝的水都卖不过外国企业”的事例普遍地存在着,中国企业普遍地提高了市场营销策划的内功,就可以扩大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内需,达到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三,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策划的内功得到加强之后,在中国市场上营销战火纷飞,营销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也有利于形成经济繁荣昌盛的氛围,反过来增强投资者、创业者和民众的信心,使经济真正走出低谷。 策划是一门富有东方谋略特色和智慧的大学问,而如何做好市场营销,这其实就是市场营销策划研究的范畴,遗憾的是中国没有哪一所大学哪一个科系哪一个专业是专门教策划学策划的,东方智慧和谋略如何运用于市场经济的商战,尤其是如何运用于市场营销,这门本来具有优势的大学问却被传统的学校教育所忽略了,致使中国企业先天不足,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市场营销策划的基础知识,大量产品和诉求同质化,定位不准,目标消费人群不对位,利益点不够强大而锐利等等,大量好产品根本卖不出去。比如,“海尔”的品牌早以“家电”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海尔手机”、“海尔电脑”、“海尔医学”、“海尔旅游”等等延伸品牌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这是因为它违反了品牌专有的法则,造成海尔的数十亿、数百亿的损失,机会成本则是更大的天文数字了。又如,“中国联通”自它诞生以来就一直以低价贱卖与“全球通”打价格战,占领低端市场,这是因为“中国联通”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比“全球通”天生就要矮一截,所以只能卖得更便宜,即使是质量高于“全球通”的CDMA也不例外。这是不懂得品牌命名的四项基本原则而造成的“失误”。其实,当时中国联通的品牌名称完全可以命名为“世界通”之类的名字,这样它与“全球通”平起平坐,竞争手法也可丰富多彩,不必只走低价贱卖一条路了。由于这一品牌命名的“失误”而给中国联通造成的损失十多年来累计又何止上百亿!而品牌命名的四项基本原则、品牌专有法则这些都是营销策划中最为基本的常识。海尔、中国联通这样的大型央企尚且如此,何况其它企业乎? 术业有专攻,本人作为中国策划业和创意产业最早的开创者,在16年的策划生涯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决定企业成败、城市命运和产品及服务畅销的策划体系,其中包括能使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宪法”系统——遵循它企业可以长盛不衰,违背它将自取灭亡;将一个产品或服务从零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并创造行业第一品牌,且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幅度地提高销量、品牌影响力和利润的完整、系统的“营销地图”;能用100万达到1个亿的广告效果、用1000万达到10个亿的广告效果的“何氏营销模式”;可以将中国的城市(包括县、区、乡、镇)和旅游景点景区进行系统的疏理的“城市主题定位和整体大策划”系统等。这些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和科达公司的照相技术一样属于公司经营的最高商业机密,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运用它们为企业(或城市)做策划从而收取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上千万策划费(中国很多企业请外国咨询公司花费上亿元人民币)的独门秘笈,而且已被无数企业验证是普遍适用的,如前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由于没有学会市场营销策划而轰然倒下,负债3个亿,学会了市场营销策划之后,又一跃而起,用借来的50万在10年内做到了身价500亿元,而且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经济低潮期。由此可见,炼好了内功,危机中也能创造奇迹。假如中国企业都有这种策划功底的话,纵使是在经济危机下产品也照样畅销。 企业富,则国富;企业强,则国强。中国企业最普遍缺乏和最迫切需要的是策划,即系统的谋略和系统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要为中国企业之崛起、民族之富强而谋略,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努力奋斗!这是我们的使命。经济危机当头,国难当头,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匹夫有责,也是身为知识分子的崇高职责。为了把倒下的企业扶起来,让更多的企业成为巨人,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笔者愿起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将16年心血的结晶和盘托出,公开传授给中国的企业界、创业者和城市(包括县、区、乡、镇)的各级领导人,在鸟巢举行“中国信心——为中国企业家修炼内功过冬支招”的大策划报告会,同时邀请国内外一大批像我这样真正愿意将自己的独门秘笈贡献出来的专家学者(世界营销学之父菲利浦?科特勒、定位之父里斯、特劳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企业家(比尔?盖次、李嘉诚、孙正义、柳传志、张瑞敏等)和社会各界人士(克林顿、布莱尔、基辛格等)同台演讲(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家在公开场合的各种演讲都只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做广告,真正的秘诀并没有讲出来),以五天五晚的时间集中修炼,同时配以声势浩大的宣传,将舆论宣传和教育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两者都是扩张战略的有力体现。如有可能,届时将邀请温家宝总理到鸟巢面对中国企业家向世界发表题为“中国信心”的开幕式主旨演讲,向世界传达“中国信心”。 我们知道,知识的海洋浩如烟海,是无法穷尽的,即便是有用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对于企业家和企业来说,并不需要一切有用的知识,它首先需要的是企业问题的根本的系统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危机中的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企业问题系统的、根本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策划的功用。 这些年中国的培训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向企业界、创业者和社会大众传授了许许多多正确、有用的知识,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家都能自圆其说的正确而有用的知识,并不能马上解决具体的企业问题,这使得培训不能“落地”,为企业界所诟病,而培训老师也只负责讲“正确的”东西,不负责解决具体的企业问题。所以在鸟巢举行的一定不是已有的各种培训的大杂烩,而是现场支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特别是帮助企业卖货的大策划报告会。 在鸟巢举行大策划报告会,还可以将鸟巢这一庞大的闲置的奥运场馆加以利用;会务组织和安全保障工作则可以利用奥组委的资源,这又可以充分发挥奥运会留下的无形资产的作用;报告会由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局办联合主办,但运作却可以完全采用市场化的操作手法,在全国各市、县设立3000家分销机构,平均每家安排15人,则可以带动4.5万人就业。而假如从4万亿中拿出4个亿的启动资金用于启动鸟巢大策划报告会,其余资金都以市场化的手段予以解决,则大策划报告会可以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造成的舆论氛围、企业所炼的内功及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不可估量。 借世界经济危机,采取在鸟巢举行大策划报告这样的积极之策,同时号召和整合国际国内策划咨询界的优质资源,创建“全球人脑大联网”,开展声势浩大的“策划中国万里行”,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对一提供策划咨询服务,加强中国企业家修炼内功,使大批中国企业强起来,将大批倒下的企业扶起来,让更多的企业成为巨人。企业强,则国强;企业富,则国富。世界第一强国必定是享誉世界的大企业大品牌最多的国家。如是,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可以更快的速度更早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当然,优胜劣汰,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产并不需要让所有的企业都不倒下,即使没有经济危机,也有大量企业随时在倒下。经济危机更将极大地改变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一些劣质的企业,缺乏内力,在经济危机中应对不当,又不加强修炼内功的企业,也有必要大量地将其淘汰出局;相反,那些优质的企业,有很好的内力,在经济危机中能抓住机遇,应对得当,又能加强修炼内功的企业,将获得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做强的正是这样一大批企业,将这样一大批企业做强了,国家也就无忧了。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盛会,中国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曾经被讥为“鸭蛋队”和“东亚病夫”,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在世界上也不占优势。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体育代表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成绩。中国人在军事上也曾经打败了超级大国,而中国人的谋略和智慧并不在世界各国之下,中国人在经济上也应该急起直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继体育盛会之后,在鸟巢举行中国企业界和培训界的奥运会,使中国在经济上强盛起来,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创建策划大学 中国企业家的修炼以及将中国企业做强不是经济危机下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东方智慧和谋略与西方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相结合,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和360行的不同特点,研究和总结出一整套商战谋略策划体系,服务于中国企业,为中国企业出谋划策传经送宝,培养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所大学来担当此职。就像在战火中诞生了抗日军政大学一样,在经济危机中也有必要诞生一所策划大学。 国务院增设策划部 国务院各部委及其相应的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是管理经济的部门,肩负的是管理职能,其中一些部门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则是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的参谋部门,缺少一个真正为4000多万家企业和各市、县、乡、镇出谋划策的策划部门。传统的国家发改委管辖的可行性研究已严重地落后于时代,几乎所有的亏损项目都是“可行的”;国家建设部所属的城市规划设计则造成了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城市病。两者都没有起到策划的作用。建议国务院增设一专门负责为企业和城市、县、乡、镇出谋划策的策划部,或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改成策划部。 国务院策划部是一个为企业和城市、县、乡、镇提借策划服务的权威部门和服务机构,而不是领导部门。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需要策划,每年将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上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需要先学策划。此外,中国的城市、县、区、乡、镇突出地存在着“千城一面”、“产业同构”、“特色危机”、“主题缺失”的通病,这些毛病都是由规划设计部门规划设计出来的,在规划设计之前,策划要先行,要为每一个城市、县、区、乡、镇策划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优势的“主题定位”、“主题文化”、“主题产业”、“主题旅游景观和公共艺术”、“主题营销”等等。每个城市、县、区、乡、镇都有它的“主题定位”、“主题文化”、“主题产业”、“主题旅游景观和公共艺术”、“主题营销”等等,大力打造这些“主题定位”、“主题文化”、“主题产业”、“主题旅游景观和公共艺术”、“主题营销”等等,岂不是可以极大地拉动内需和增强城市的内功? 承包英国伦敦奥运会 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面临着相对贬低的风险,这是中国人民用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在相当长时间里换来的血汗钱。正当世界经济危机,发挥我国国家投资的优势,抄底世界,直接投资,附带劳务输出和产品输出,既可以化解外汇储备的风险,又可以拉动需求和增加就业,还可以获得投资回报,可谓一箭数雕。 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步履为艰,由北京奥组委来承包英国伦敦的奥运会,由北京奥组委出资,条件是大量使用中国劳务和产品,投资回报可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关于投资承包英国伦敦奥运会获利可达2800亿元人民币的策划方案可参考笔者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策划方案,附后)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