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李望舒

李望舒 暂无评分

综合管理 心理学

讲师官网:http://liws.sougen.com.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李望舒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 2015-03-06
    查看详情>> 梦和醒着,醒和梦着。 谁为真,谁为假? 在梦里,与你相拥缠绵, 在醒着,如天边消散的云霞; 谁为真,谁为假? 在醒着,与你花前月下, 在梦里,看见你心如庭开落的花。 谁为真,谁为假? 在梦里,与你月上柳梢头, 在醒来,与你把酒话桑麻。 谁为真,谁为假? 在醒着,我的躯体与你相伴, 在梦里,我含情默默看着她。 谁为真,谁为假? 在梦里,自在飞翔,穿山越甲; 在醒着,如履重负,痛苦挣扎。 谁为真,谁为假? 在梦里,翻越了万水千山, 在醒着,历经了沧海桑田。 谁为真,谁为假? 在梦里,我享用甘美的饮食; 在醒来,我饥肠辘辘; 谁为真,谁为假? 在醒着,我宫殿富丽豪华; 在梦里,我茅屋为秋风所刮。 谁为真,谁为假? 在梦里,我看着我死去, 在醒来,我看着我活着。 谁为真,谁为假? 在醒着,我做梦; 在梦里,我醒着。 谁为真,谁为假?
  • 2015-03-06
    查看详情>> 我去过不少医院,给医生护士做关于压力和情绪管理和关于如何避免“医闹”的问题的讲座。发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代医生能及得上唐代的大医王孙思邈那样,在《大医精诚》里所论述的思想,十分不及一二。我自己作为心理医生,同时身体上也出现过病患,这种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变化,更让自己时时体味到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自我修行之紧迫。 一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一个医院在医院内一栋楼上极其醒目地写着“热烈祝贺我院住院病人突破四万人次”的大红色横幅,巨大而醒目。我很难想想当时此医院的病人看完如此横幅,其愤懑之情,会到何地步。 又有一次,旅游偶然路过一个中药店,看见主人用毛笔隶书在古色古香的月亮门廊两边悬挂了一副对联:上联:宁可世上药有尘 下联:但愿世间人无病 横批:平康兆民. 对比以上两家医院诊所,心与心的不同,耀然纸上。 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一文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在文中,关于医生的“诚心救人”是这样论述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译文: 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人民的大害。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有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关于“大医之体”是这样论述的: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译文: 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看上去很庄重的样子,气度宽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诊察疾病,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病状脉候,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处方用针,不能有差错。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而关于“为医之法”是这样论述的: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译文: 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跟别人开玩笑,不大声喧哗,谈说别人的短处,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有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有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有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有阳报,阴施有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 每每读此文,我都慨然于古人的思想境界之高,是今人远远所不能及。 倘若我们做医生的,每日能以此《大医精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反躬自问,又何来医闹之说呢?
  • 查看详情>>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西方精神病院中,有个病人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是一看到鸡就很恐惧,老觉得自己是小米粒,怕鸡把他吃了。医生就说“先生你要转变观念,你看你有头,有手有脚,你是人,你不是米粒。你每天念100遍‘我是人,我不是小米粒’。”这人照做。过了一段时间医生问护士他怎么样,护士说:“他看到鸡还是吓得要死!”医生把病人叫过来说:“我不是告诉你,你是人,你不是米粒吗?”病人:“我知道我是人,可我怎么知道鸡也明白?” 问题:这个医生为什么没治疗好病人?如果你是医生,你怎么治疗这个病人? 再给大家讲另一个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第二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第一、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第二、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第一个医生的错误在于,在他的思维中“我是小米粒”价值低,“我是人”价值高,“我是小米粒”要推开,“我是人”要抓过来。形成了对立,就没有能够进入病人的思维世界中,没能真正跟病人发生共鸣,没有同理心。因此也就没有使用到病人的语言模式。 更深入的分析下去,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内心都充满了价值评判。《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回到上面的两个案例:第一个医生认为“人”是好的,“小米粒”是不好的,用“有为”的方法对治病人,强化病人关于“我是人”的概念,病人强迫式的接受关于“人”这个概念后,但他脑子里“小米粒”的概念并没有消失,所以面对鸡的时候,他还是很恐惧。如果医生这样告诉病人:我跟你一样,都是巨大的小米粒,鸡拿我们没办法。那么,病人脑子中的概念就消失了。这就是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界,正如第二个案例中的医生一样,让自己变成能走动、能吃东西的“蘑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不加入自己的倾向,病人自然就可以带着症状而正常生活了。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心理学森田疗法也提出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禅学理念。 同样,当一个人要过度控制内心的贪欲,自私等心理,会造成强迫症。美国一青年妇女一天突然心理出了问题,很惊恐地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医生问:“是怎么回事?”她告诉医生:“我想了结婚前的男朋友。” 她拼命想将其男友排除,反而会使这个念头出现,她认为自己罪太重,活不下去了。 泰国当代著名法师阿.姜查说过:“让一切事物呈现他们本来的面目,让好的东西就是好,让坏的东西就是坏”。对某些事情若不能接受,也没关系,别强迫自己接受,否则会有痛苦,这时可以想“我知道我不能接受,我允许这种不能接受的心态存在,它要存在多久都行。” 常听有人说要“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把自己撕碎了重新再造一个出来”。这都违背心理学的原则。有心理训练的人,会惊诧地发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你不爱你自己,你是你最大的敌人,你恨不能用各种办法将自己撕碎了重新再造一个出来,这才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泰国另一位动中禅大师—隆波通说:“在泰国森林里,有些地方有水蛭、吸血虫,会吸附到动物身上。要怎么办呢?不懂诀窍的人,硬是想将它拔出,它就愈咬得紧,跟你奋斗,弄得两败俱伤。懂得诀窍的聪明人,只要把混有烟草和石灰的水往它身上洒去,它就松口了,大家都平安无事。懂得诀窍的,就这么简单。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妄念、杂念、生气、沮丧、无聊感等占据你的内心时,你不用跟它们搏斗,你只要放松身心,一直觉知你的肢体动作,这些杂念都会消失了。这些妄念和情绪都像客人一样,有时住得久,有时去得快,不要把它们当作你自己,要快乐的迎接它们,快乐的欢送它们。不要生起排斥的心理,就像不要硬拔吸血虫一样。有时恶客临门,更要耐心地练习,不要浮躁,恶客终究还是会离去的。因为一切都无常的,无我的。“ 任何思想、观念或模糊(或扰乱)的感情发生,即非将之放弃,亦不允许控制。应允许他们自起自落,自生自灭,不去引导或促之成型,当事人仅认知而已。如是久之,念想虽未被放弃,其实相(或自性空相)自然呈现。用此种方法来看阻碍菩提道上之一切,反为所用,此即所谓利用道碍以见道。
  • 查看详情>> 用不同的语言跟自己交流,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绪,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我们通常注意了别人说话是否好听,别人是否赞美了自己,别人讲话是否消极;我们抱怨外界不公,别人不好,事情不顺,我们指责他人给自己找麻烦,孩子不听话,丈夫或妻子不体贴,领导不近人情,同事不友好;我们憎恨灰暗的天气,拥挤的道路,纷乱的世界;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内部环境,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内部语言。《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好,那我们一起来觉察一下自己的内部语言和环境吧。 请先按次序念一下下面的三句话: 1:你伤了我的心。 2:我觉得伤心。 3:我选择了觉得伤心。 先不要看我的分析,请你自己感觉一下以上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在第一句话里,是一种未完成情景。“你伤了我的心”,责任在别人,自己对自己的情绪不想负责,潜藏的意思是:“事情没完。”在第二句话里,“我觉得伤心”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描述。潜藏的意思是:“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状态。”在第三句话里:“我选择了觉得伤心”,自己是有觉察的,是有能动性的,“我”是主人,选择伤心是自己能动的结果。潜藏的意思是:“我也可以选择不伤心。” 怎么样?读起来味道不一样吧?不一样的内部语言,会直接造成不一样的内部环境。第一句话,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受伤,内心会觉得疼痛。第二句话,会局的内心被一种抑郁忧伤所笼罩。而第三句话,我们会发现自己是有力量的,我知道你不好,我感受到了并选择了伤心,但我可以走出来。 读者朋友们,你通常是用哪种方式在内心跟自己交流呢?   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做一下一组练习: 情况:工作中与上级很难相处 1、消极的自我交谈: 我恨那个人,他让我感觉像傻瓜一样。 我们永远也不能融洽相处。 2、建设性的自我交谈: 有他在旁边的时候我感觉不舒服。 当他在身边的时候我有些紧张。 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才能与他相处好   情况:同事生病的时候承担他的工作 1、消极的自我交谈: 我永远也不能使自己的任务与自己的工作达到协调。 我到底该怎么办? 他们希望我做所有的事情。 我真倒霉! 凭什么是我? 2、积极的自我交谈: 我将重新思考应当怎样组织一天的工作,并重新为其分配优先次序。 这是一个很好地了解别人都在公司做什么的机会。 这有助于我下一年度工资地提升和晋升。 情况:在开车去上班途中,你知道这一天将充斥着约会和可能引发压力的会议。 1、消极的自我交谈: 天哪!这将是怎样的一天! 现在就像走进地狱; 这些事情永远也做不完; 我会累地喘不过气来。 2、建设性的自我交谈: 今天看起来是比较忙的一天。 今天应当产生很多成果。 我今天可以完成许多事情。 我今晚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现在,你发现了吗?当你使用消极语言的时候,你的内心无力,你的情绪不良,你的肌肉松懈;当你使用积极语言的时候,你的内心充满活力,你的情绪平稳,你的肌肉充满力量。所以,消极的语言和思维,导致消极的情绪感受,导致消极的外在行为,会吸引不好的事情就会接踵而至;积极的语言和思维,导致积极的情绪感受,导致积极的外在行为;会吸引好事连连;世界只不过是你内心的投射。先学会改变自己的心,使用积极的语言跟自己交流吧。
  • 查看详情>> 投射性认同是西方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它源于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并将这种模式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具体表现 一、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做决定或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案例: 我咨询的一个19岁的女孩与她姨妈之间的关系。 女孩童年时父母离异,跟妈妈一起。但她有许多机会跟她姨妈相处,姨妈在生活上与情感上给予了女孩许多关照。 女孩上了大学,却仍然保持着在大小事情的决定上均由姨妈作主,也保持着在许多事情上求助于姨妈。甚至上大学(在外地)时要姨妈开车送,放假时要姨妈开车来接。 久之,姨妈有了不舒服感,内心有种不平衡的怨恼“你这么大了,怎么啥事还依靠我,况且你还有母亲呵”,姨妈也终于能直接拒绝侄女的一些请求。 但拒绝之后,女孩的一系列反应是: 1、委屈,对姨妈哭诉中带指责(你一直对我都是最好,现在这样无情); 2、沮丧与怀疑(对咨询师表达:原来姨妈是那样喜欢我,为什么现在她这样呢,是不是我不好了?); 3、 无助与无奈(对咨询师表达: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奈,虽然我有母亲但她自己都无能,也帮不了我,姨妈很能干也很爱我,但好像她不爱我也不帮我了。我明显感到,我是寄人篱下的!我好可怜好无助呵)。 而女孩姨妈的反应是:又气恼又内疚。 女孩说,“其实我并不是不能做那些事,而是姨妈现在对我的那种态度分明是对我的讨厌”。但女孩不清楚,她为何要依赖姨妈做她能做的那些事?姨妈的态度为何那么伤害她?当然,要分析的话题有很多。还是回到投性射认同的话题。 识别依赖性投射认同不难,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杀相威胁的行为,都是采用的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帮他。可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无条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 在家庭关系中,特别是在母子关系中,经常出现这种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我见到很多的问题孩子,都是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对孩子不信任,不放手,最后养成孩子畏首畏尾的习惯,做什么事情都想找个人依赖,最后导致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弱化。更为严重的是,孩子发展到极端会通过依赖控制父母,如果父母不满足他的依赖,他就觉得父母是不爱自己了,他就通过躯体疾病的方式表达不满,比如感冒发烧嗓子痛,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等等。在网上曾经报道过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女孩在床上躺了18年,要大人伺候,有一天大人干活偶尔回家的时候,从窗户里发现她竟然在下地走路,当她发现大人看到自己能走路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又瘫痪到了地上,怎么都站不起来。这已经从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到达了深度的自我催眠性癔症状态。 我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来访者会使用这种伎俩,使我感受到压力、控制、榨取感,透过这些负面感受,我能够识别对方使用的是依赖性投射认同。每当这时候,我会把这种感觉跟来访者提出来并分析,帮助来访者成长。对于没有受过精神分析训练的咨询师,很容易就进入了来访者的圈套。对于没有心理学知识的妈妈,也往往会被孩子控制。 我想起来不久前的另外一个案例。 闺蜜在大年初三晚上急急忙忙给我打电话,说她在日本的女儿,给她打电话,搞的她焦头烂额。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 2014年暑假,她十七岁的女儿盼盼从日本回西安过暑假的日子里,认识了一个男孩,男生上高二,两个人很快打的热火朝天,变成了恋爱关系。暑假过完,盼盼继续回日本读高中,跟西安的男生一直保持通信电话联系。前两天,男孩说要终止恋爱关系,盼盼不愿意了,说如果终止恋爱关系,就让男孩死无葬身之地,自己也不活了。盼盼在电话里特意嘱咐妈妈不让把这事告诉爸爸。 我在电话里听到朋友焦虑的声音,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给妈妈打电话?为什么不让告诉爸爸?第二,如果不想活的话,为什么还打电话。 朋友的回答:她比较害怕爸爸,所以不敢跟爸爸说。第二个问题,朋友回答不上来。 我们可以分析到,朋友是被她女儿依赖投射认同了。就是说:孩子给妈妈打电话,是想让妈妈出来管这件事。孩子的潜意识语言是:妈妈,你得替我把这事摆平了,否则你就是不爱我。而妈妈焦虑,其实是被孩子给传染和控制了。妈妈潜意识接受了女儿传递的信息,即认为自己应该替女儿解决这件事,否则就是对孩子不关心。妈妈现在解决不了,就把焦虑投射给我这个做咨询师的朋友。在这个家庭里,妈妈是被操纵的对象,根据妈妈的回答,可以推测爸爸是不吃女儿这套的。这就应了老百姓的话——柿子捡软的捏。女儿真要想自伤的话,根本就不会给妈妈打这个电话的。 听完我的分析,朋友非常佩服,问我应该如何处理。我给朋友编了一个短息让发给远在日本的女儿,短息如下: 女儿:针对你的情况,妈妈有三点要说。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给你生命的父亲母亲负责。第二:爱情是双方自愿的事情,强扭的瓜不甜。一个女性想要赢得异性的爱,不是靠撒泼耍赖,而是靠智慧和良好的性格。第三:父亲生你养你,他有权力知道你的重要人生大事。以上三点,请仔细思考,好自为之。 短息发过去了,女儿立刻回短息:那我不伤害自己,我很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妈妈你能帮帮我吗?或者说说狠话吓唬吓唬他都行,别让我在他面前丢完面子。 看到朋友女儿的短息,我禁不住乐了,小样!看把她妈吓的,她的心思完全在我分析的范围内。 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给予孩子的帮助是:理性面对问题,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她自己度过失恋的心理难关,磨练自己的性格,劝导其努力完成学业;不理性的妈妈通常会: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劈头盖脸痛骂,责怪她过早把精力投入恋爱;或者相反,按照女儿的意图,找男孩的岔,对女儿百依百顺或者焦头烂额的到处想办法,后两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典型的依赖型投射性认同了。 所以,做一个智慧的妈妈也是不容易的。 读完以上几个案例,你们会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依赖的投射性认同了吗? 投射性认同还有其他的几种方式,它们分别是:权力的投射性认同,迎合的投射性认同,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我们下期文章再给大家分析。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放心访问 支付宝-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